详细内容
种苗繁育可采用分株繁殖、扦插和种子繁殖,种子繁殖操作方便,育苗量大,成本低,更有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。
1、分株繁殖
在早春或晚秋进行。先将野生植株地上部分离地面10厘米处割下入药或作为扦插材料,然后挖起根蔸,按茎秆分割成带根系的小株,按株行距20厘米×30厘米直接栽植大田。栽植后需连续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植株生长快,但成本高,繁殖系数低。
2、扦插繁殖
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为害的一年至二年生枝条,剪成15厘米~20厘米带两个节的插条。用吲哚丁酸(IBA)0.150.2克/升或萘乙酸(NAA)0.2克/升溶液浸泡插条基部2 h。扦插时间全年均可进行。扦插时在整好的畦面上开15 厘米深的横沟,将插条按株距5㎝斜摆入沟内,覆土压实,使插条与床面成45°,浇透水。
3、种子繁殖采种
12月1月上旬。11下旬果实开始变红成熟,12月~1月成熟果实逐渐脱落。气温不同地区,物候期会相差一个月左右。种子储藏 草珊瑚红色果实外观上虽已成熟,但实际上种子的胚结构没有完全形成,尚不具备发芽能力,必须经过胚后熟才具备发芽能力。储藏按1:2用湿木糠或湿椰糠混均匀,不用去果肉,保存的种子好,易于运输,而且木糠在山区资源丰富,而湿沙需去果肉,操作复杂,管理难,不当易降低种子活性,沙笨重不利种子调运。种子贮藏的关键是保持湿润,贮藏期间应定期观察,及时补充水分保湿。
传统的采收方法以采收全株为主,药典所载也是以全株药用,草珊瑚野生分布地多为肥沃疏松的土壤,且根系浅,易于连根拔起,这种采集方法对草珊瑚药材资源是毁灭性的,是不可持续的。在人工栽培条件下,如采用采收全株的方法,也会大大增加种植年限和种植成本,而获得的产量并无明显增加。一般草珊瑚药材根部重量约占全株重量的10%左右,如果采收植株地上部分,虽然产量稍低,但每年都有收成,又能降低生产成本,达到可持续生产的目的。
在人工栽培条件下,应在种植3年后采收药材为好,草珊瑚药材有效成分异嗪皮啶含量在9月和10月较高,因此草珊瑚药材采收时间在每年的9月~11月份较适宜。在广西的自然条件下,9月~11月气候相对比较干燥,降雨少,植株的水分含量相对较低,此时开展药材采收工作,也有利于药材的干燥保存,方便运输。草珊瑚药材采收后在干净的晒场上晒干,有条件的也可进行烘干,即可作为原料药材出售。
1)种子繁殖:10-12月果实红熟时,将其采回,用细湿沙拌和(种子:湿沙=1:2,在室内高燥通风处堆藏,或将其装入木箱,置室内通风处贮藏,翌春2-3月,取出种子播种。在整好的苗床上,按行距20厘米开深2-3厘米的播种沟,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,用火土灰或细土覆盖,以不见种子为度,畦面盖草,并搭荫棚。播种后约20天出苗,及时揭去盖草。育苗期间,要经常松土除草,适时追肥。如果苗期管理精细,当年11-12月即可出圃定植。
2)分株繁殖:在早春或晚秋进行。先将植株地上部分离地面10厘米处割下入药或作为扦插材料,然后挖起根蔸,按茎秆分割成带根系的小株,按株行距20厘米×30厘米直接栽植大田。栽植后需连续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成活后注意除草、施肥。此法简便,成活率高,植株生长快,但繁殖系数低。
3)移栽:种子和扦插繁殖的苗木,一般在当年11-12月或翌春2-3月起苗移栽。在整好的畦上,按株行距20厘米×30厘米定植,并浇透定根水。成活后,需及时加强田间管理。
常生长于海拔400-1500米的山坡、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。适宜温暖湿润气候,喜阴凉环境,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。喜腐殖质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微酸性的砂壤土,忌贫瘠、板结、易积水的黏重土壤。
选地整地
宜选水源方便的山坡田、排田或山沟溪流旁和山谷林荫下的砂土壤地段种植。秋、冬季翻挖土地,自然风化,翌春种植前整地。苗圃地选在阴湿、土层深厚、质地疏松的常绿阔叶林下地块为好。整地时每亩施入农家土杂肥2000千克翻耕入土,耙细整平,作成高畦,畦宽1米。